“新故相推,日生不滞”。近年山东省的政府采购工作,围绕结果导向型管理体系建设,初步形成了市场规则为主、程序管理为辅、主体责任为基础、责任追究为抓手的政府采购监管新格局,全省政府采购管理转型东风正劲。
山东省政府采购管理究竟是如何从注重程序向结果导向转型的?3月9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向政府采购信息报/网介绍了该省的“三大招”,一招是“求”,即追求物有所值的采购结果;一招是“得”,即取得采购结果的综合效益;一招是“用”,即利用采购结果的影响效应。我们一同分享山东省促进政府采购管理转型的具体做法。
物有所值贯穿始终
政府采购信息报/网:追求物有所值采购结果是建立结果导向监管体系的前提和基础,那么山东省的政府采购工作是如何做到物有所值的?
于国安:政府采购实践表明,仅仅依靠供应商确定环节的充分竞争,并不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采购目标,过分竞争往往造成运行成本的“低转”、“空转”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未将物有所值理念贯穿采购全过程,部分预算单位对需求制定和履约验收的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,责任不清、把关不严、落实不力,影响了采购结果的质量。
为充分发挥预算单位在采购需求制定、履约情况验收、内控机制建设、政策功能落实、采购信息公开五个方面的主体责任,2016年山东省制定了《山东省政府采购预算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》,围绕岗位设置、决策机制、流程设计、时限要求、利益回避等具体事项,要求预算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,加强内部责任管理和流程控制,尤其是从需求制定、采购文件编制,到采购方式选择、委托协议签订,再到评审打分、履约验收组织等,将采购全流程中的主体责任和具体措施进行清晰界定,成为首个针对预算单位制定的指导性规范和操作指南。今年,山东省将集中围绕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再下功夫,以投诉和举报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,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具体实施意见,寻脉觅络,把好“一头一尾”的采购关,做到真正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杜绝问题,找到追求物有所值采购结果的渠道路径、方式方法。
采购效益“内外兼修”
政府采购信息报/网:我们知道,政府采购其本质是实现经济、社会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统一。而要实现这个本质目标,就需要做到采购结果物有所值和采购过程提质增效,那么山东省在这两方面是如何做的?
于国安:采购结果的物有所值,并非一味追求最低价,不能只强调经济价值,而应在实现自身质量、价格和效益最优化的基础上,更多体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,即采购结果的“内外兼修”。“内修”采购质量,提升采购结果的适合度和满意度,真正采预算单位之所想、所需,满足采购需求的同时达到性价比最优。“外修”社会效益,扶持特定对象发展,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引导产品结构调整,发挥政府采购调控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功能,充分体现采购结果的社会价值。
在这方面,山东省通过大力规范市场秩序、强化外部监督、加大信息公开、健全惩戒机制等措施,使得采购质量大幅提升。同时,注重支持节能环保、监狱企业、中小企业、民族企业等方面的政策发挥,保障各类帮扶对象从采购中增强获得感。2016年,山东省注重发挥政府采购的信用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,利用“互联网+”全面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业务,全年全省合同授信额达3.5亿元,91家中标成交中小企业受惠。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,山东省将继续促进采购效益提升,探索实施更方便、更快捷、更有效的采购形式,有效利用互联网优势,着力发展电商采购,保证采购结果有质量、讲效率,有服务、促发展。
采购结果“前溯后导”
政府采购信息报/网:按照简政放权、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,政府采购由重视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,尤其是要注重结果管理,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好采购结果的管理和利用呢?
于国安:采购活动结束,采购需求满足,并非意味着采购监管的结束。政府采购从组织开始到采购结果利用,是一个相互衔接、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的闭环系统。如何因势利导,将独立的采购结果整合并折射出采购市场现状,找到完善优化市场竞争之策,是政府采购监管的重点。
在采购结果利用方面,山东省探讨实行了“前溯”和“后导”机制。
“前溯”,主要利用履约验收、投诉举报受理、项目检查等监督手段,追溯采购程序的合法合规性,追究各方当事人的遵法履约性,以加强事后监管、保障组织程序的规范公正性。
“后导”,主要强调建立采购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,对政府采购的目标实现、功能体现、政策落实、透明程度、节约资金,以及合规性、公正性、时效性等进行综合评价,形成采购评价结果对采购预算、采购需求及采购评审的有效反馈,并向代理机构、评审专家和供应商的政府采购信用体系提供基础信息。
此外,为提高政府采购效果,山东省还注重加强诚信采购建设。今年,山东省将加大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也列入了省年度工作重点,围绕解决信用信息不完整、不及时、不对称的问题,列出诚信“明白纸”,让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守信有章、失信有法,切实发挥诚信体系“守信激励、失信约束”的引导作用。同时,联合税务、工商等信用主管部门及银行,打造覆盖全省的诚信网,真正让缺乏诚信者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。